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九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邀请函
最新动态
第九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邀请函
2024-09-14102

论坛简介
      为了更好地总结试验与测试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重要成果,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升试验与测试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水平,促进高端仪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增强我国高端仪器整体创新能力,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定于2024年9月24-26日(24日全天报到)在北京天泰宾馆三层报告厅举办“第九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同期举办“高端测试仪器成果展”。
      欢迎各相关军工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专家及学者、从事测控技术、先进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预测与健康管理、智能仪器仪表技术、试验与测试技术及仪器领域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技术交流和产品展示。

特邀报告院士


邱志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舰载定向能武器的技术发展

      邱志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原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舰艇作战系统、火力兼容、舰炮武器系统和舰载多武器兼容发射的论证、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主持了中国多型舰艇(含航母)作战系统论证研究,创建了舰炮武器系统性能参数优化和配置优化模型与算法,主持完成舰炮武器系统应用工程和新型驱护舰火力兼容控制系统研制工程,突破了小口径反导舰炮超高速技术和舰载通用垂直发射技术,为中国新一代舰艇作战系统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领衔的科研团队获首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个人先后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奖、中国发明创业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王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及其应用

      王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可靠性系统工程技术专家、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实践,形成基于故障/缺陷防、诊、治的可靠性综合集成理论,研发综合集成平台,成功应用于多个重大型号研制,突破性能与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技术瓶颈,推动质量技术变革,走出了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从引进吸收到集成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

于登云(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探索宇宙奥秘 开发月球资源——我国探月工程成就与展望

      于登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化应用委员会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等。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天绘卫星系列工程总设计师、高分工程多个卫星工程总师,国家深空探测工程论证组副组长,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技术负责人等。长期从事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高分辨率卫星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作出了应有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出版著作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表论文近100篇。2020年6月,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2023年获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林君(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创新地球探测仪器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

      林君: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地球科学学部学部长,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仪器装备自主研发及其工程化应用。曾担任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教材10部,发表论文396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地矿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

白照广(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卫星测试性技术

      白照广: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曾担任海洋一号、环境减灾一号/二号、高分一号/六号、高分一号业务星、捕风一号等十多颗卫星的总师,卫星在我国海洋、环境、减灾、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

龚自正(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报告题目:外空安全与治理:挑战与机遇

      龚自正: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天五院511所总师,航天五院首席研究员,航天科技集团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空间碎片防护和清除、近地小行星防御等研究。从“十五”起参与组织我国空间碎片领域发展规划制定,积极推动有关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文集9部,主持制定GJB等标准5项,获专利40余项。现任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与近地小行星防御专家组首席专家,国际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防护专家组组长,国际宇航大会(IAC)空间碎片防护论坛主席等。国内多个学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内外10余个期刊执行主编、编委等。

特邀报告专家


谢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
报告题目:新一代北斗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谢军:长期从事卫星导航技术和空间电子载荷技术研究,成功完成40余颗北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为我国北斗工程建设和天基时空基准技术跨越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先后任北斗二号卫星总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师,北斗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个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央企楷模、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航天功勋荣誉奖等。

钞红晓(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二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
报告题目:高能效宽脉冲强冲击试验与测试技术

      钞红晓:兵器202所研究员、博士、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是全国振动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人才奖评审专家、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基础科研试验与测试专业组规划专家、中国兵工学会试验与评估专委会委员;获得三秦特支计划—陕西省高层次领军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等荣誉称号。近年,该同志带领团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围绕火炮装备测试与评估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承担kgj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近10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参加国防973项目、jkw基础加强项目、lz预研项目10余项,获得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三)、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一),国防发明三等奖(第四)、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兵器集团发明三等奖(第一)各1项,发表论文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受理专利10余项,制定军工计量标准、兵器行业标多项。

戎建刚(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抗干扰摸边探底——理论与方法

      戎建刚:研究员,曾任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的所长助理和科技委主任、哈工程兼职教授、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试验与测试技术专家组成员,现任所首席专家、电子信息装备二级定委。长期从事航天产品研制和试验评估研究工作,荣获省部级劳模、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航天十大科技英才、航天报国杰出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获得军队和国防科技进步奖10余次,发表论文50余篇。

胡震(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报告题目:潜向万米深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设备检测方法及万米深渊下潜试验

      胡震: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历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是我国载人深潜领域的著名专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船舶设计大师、年度海洋人物等荣誉。

于文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14所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智能测试思考与探讨

      于文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雷达系统信号数据处理、雷达测试系统及测试设备研发、雷达设备及系统的试验测试与综合保障专业技术领域的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等工作。

王石记(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总师)
报告题目:高速高精度测试技术及应用

      王石记:博士,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高级专家,航天科工一院科技委常委,北京航天测控公司总工程师,清华/北航硕博士卓越工程师人才计划企业导师。长期从事高端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主持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仪器型号等20多项仪器相关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个人授权专利42多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防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中信航天防务奖、航天基金奖、航天报国重大贡献奖、国际发明奖银奖等。

杨俊(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北斗星间链路及测试评估技术

      杨俊:国防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科研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持和完成了北斗星间链路等国家重大专项攻关任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被表彰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斗工程突出贡献个人奖章等。兼任首届国家空管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反恐咨询委员会专家,军委科技委领域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指挥控制学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空间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 

谈宜东(清华大学教授、精仪系副主任)
报告题目:激光干涉超精密测试技术、仪器及应用

      谈宜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长聘教授,系副主任,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委优青。主要从事激光技术和精密测量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装发、科工局和军科委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国际会议Keynote/Plenary/Invited报告40余次。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内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一等奖2项)。担任协会、学会的副会长、副主任和常务理事,兵器集团科技委委员,科工局指南责任专家;8个期刊的(青年)编委。

乔立岩(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报告题目:大型飞机飞行试验测试技术研究

      乔立岩: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测控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电子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编委,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测试与试验技术,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部委重点基金项目以及一批省部级重点项目等。曾获得国家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刘世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主任、博导)
报告题目:集成电路IC制造在线测量检测技术与装备

      刘世元: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集成电路测量装备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青,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集成电路测量与仪器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光学测量技术与仪器、集成电路制造在线测量检测技术与装备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包括杰青、重大仪器、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30余项,获发明专利100余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宋爱国(东南大学教授、学部主任)
报告题目:六维力传感器的设计、标定与误差分析

      宋爱国: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聘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为东南大学电仪控制学部主任、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机器人力触觉传感技术、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空间机器人、康复医疗机器人的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发表SCI论文360余篇,被引12500余次。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编写国家标准5项。

徐英(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报告题目:基于微波谐振腔MRCS技术的含水率及多相流量测试

      徐英: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大纳克森传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从事多相流体参数在线不分离检测技术研究20 年,专注探索多相流相含率与流量参数在线检测技术科学机理,高度重视科研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专利20余项。主持完成过国家863、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中石油等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

惠战伟(信息支援部队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大型复杂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实践探索

      惠战伟: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现为信息支援部队某部副研究员,CCF高级会员,获得军事科学院智强基金卓越人才资助,是CCF-CTC软件测试青年创新奖获得者。负责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装备技术基础重点项目等10余项;作为测试组长负责重大型号装备项目3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修订军用软件测评相关标准文件4项。在CCF A类、B类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指控学会优博提名,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博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辛朝军(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博导)
报告题目:光纤传感在复用火箭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辛朝军: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航天器系统与运用等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军队发明创新创业一等奖一项。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

协办单位

      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创新中心

      装备全寿命周期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测试测控专业组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通用测试保障分中心

      高速交通工具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

支持单位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质量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网信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军工部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

时间、地点、报名

时间:2024年9月24-26日(24日报到)

地点:天泰宾馆三层报告厅(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头条1号)
费用:2800元/人,费用包含专家讲课费、资料费、场地费等。住宿费自理,天泰宾馆普通间650元/间含单早、700元/间含双早。(温馨提示:京城金秋季节,长安街畔的住房紧张,请提前预定
账户: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
号:11001085400056025216
银行:建行北京阜成路支行
报名:2024年9月20日前通过手机微信、电话、扫码报名
联系人:顾老师01068767886 15811458185
            叶老师01068370689 13699129366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